数九寒天,室外温度降到冰点以下,青龙台林场地栽木耳菌包加工车间和接菌棚却是一片忙碌景象。菌包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往来送料的汽车声和大家“一二三”卸菌包的声音交织,与不远处接菌棚内10多名工人戴着口罩,热火朝天作业的画面遥相呼应。
“木耳种植是短平快的项目,也是职工的储存卡,这些年,林场职工增收致富就靠它。”青龙台林场党支部书记宋志斌介绍说。随着人们收入、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对绿色食品的需求量也逐年增加,黑木耳种植的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
今年56岁的林场工人刘兴海满脸喜悦地说,2021年是他种植木耳的第六个年头。在2015年停伐后,林场为了扶持职工增收,将原有的食用菌厂设备无偿提供给职工使用,让职工自行组织生产。虽然起步面临资金、技术、销路等诸多困难,但在林场帮助指导下,这几年刨除材料投入、人工费用等,每年纯盈利户均达到4.5-5万元。
其实,早在2011年,青龙台林场为了让职工在生产淡季有收入,就利用辖区内适宜黑木耳生长的气候条件,大力发展黑木耳种植。林场领导班子想办法找对策,专门派人到牡丹江等地区进行了大量的市场考察调研。由党员干部带头,职工自愿参加,统一采购锯末、煤、石灰、麦麸等生产用料,采用国内研制的高温消毒、液体接菌等先进技术进行科学管理,使木耳菌生产质量、技术都有了突破性提高。目前,林场已有食用菌加工车间1处、养菌大棚13座、灭菌蒸锅3口、大型拌料设备1套、压袋机3个、窝口机2个、菌筐1200个。
栽得梧桐树,才引金凤来。作为珲春林区有名的地栽木耳种植区,青龙台林场在珲林党委强化党建引领的支持带动下,始终把黑木耳产业作为职工增收致富的重要突破口,建基地,促发展,惠职工,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黑木耳也由最初的“往外送”到现在客户主动“上门要”,由最早的5户种植30万袋,到如今的14户种植70万袋,进一步推动了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壮大,也拓宽了林业职工增收致富之路。(穆艳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