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城区松花江不冻江段自1983年发现有野生水禽越冬以来,其种类和数量逐年增多,从最初的三五十只增长到如今的一万余只,种类已达到20余种,包括白尾海雕、赤麻鸭、绿头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等。建立监测体系。在长白岛设立监测站,对疫源疫病、水禽栖息情况进行监测。开展越冬水禽数量种类同步调查工作,掌握吉林市境内水禽资源分布情况。加强巡查保护。在水禽集中栖息地(城区内不冻江段)特别是长白岛加强巡护力度,减少人为干扰活动,禁止一切捕捞活动,禁止放鞭炮、甩大鞭子、放风筝等严重干扰水禽栖息的活动。改善栖息环境。采用地形微改造和植被配置等措施优化水鸟栖息地,栽植多种水生植物及乔灌草植被,丰富生物多样性,改造成近自然栖息地,解决滩岛数量少、面积小的问题,为水禽提供足够的、适宜的觅食、休息和筑巢场所,在保护好自然栖息地的同时,逐步提升鸟类栖息地质量。开展救护工作。针对极端天气,及时补充食物,帮助水禽度过短暂“粮荒期”。根据水禽迁徙情况,组织人员定点科学投喂食物,在避免污染水质的同时,使尽可能多的水禽受益,缓解冰冻等极端天气的影响,保障水禽安全越冬。营造保护氛围。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普法宣传等活动,放飞救助野生鸟类71只,悬挂鸟巢400个、宣传条幅26条,发放《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400册、宣传单5000份,出动车辆30台次,加强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守法意识和保护意识。(王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