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长王儒林在全省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总结表彰暨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从2001年开始实施的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已经全部实现预期目标,今天省委、省政府召开会议,主要是总结工作,表彰先进,部署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推动我省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刚才,表彰了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先进单位、优秀组织单位和先进个人,各市州政府、长白山管委会和省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省政府递交了责任状。国家林业局对我省这次会议非常重视,印红副局长亲自到会并做了重要讲话,对吉林绿化美化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向国家林业局多年来对吉林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增强继续绿化美化吉林的责任感、紧迫感
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之本,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进入新世纪,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做出了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的重大决策,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省里部署,充分调动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绿化美化活动,形成了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的良好氛围,取得了可喜成果。一是造林总量和质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全省完成造林育林(草)227万公顷,是前十年的2倍,林地面积达到82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42.4%提高到43.6%,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二是生态屏障功能明显提升。东部山区退耕还林9.7万公顷,中部粮食主产区更新改造农防林1.3万公顷,西部风沙干旱区建设生态草43万公顷,为我省粮食产量由400亿斤上升为500亿斤阶段性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人居环境逐步改善。全省城市新增绿地6624公顷,涌现出长春、吉林、敦化、通化、集安等一批全国绿化模范市。结合新农村建设,实施“绿化美化村屯、建设美好家园”工程,绿化美化村屯4189个,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四是林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森林抚育和采育林工程,完成封山育林45.8万公顷、森林抚育122.1万公顷、采育林5万公顷、培育红松果林22.1万公顷、栽植珍贵树种4.9亿株,生态保护和资源储备及经济产出能力全面增强。这些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全省广大林业工作者的辛苦付出,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林业战线的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绿化美化工作的各部门、单位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谢意!
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活动的目标已经实现,但面临的任务还相当艰巨。“十二五”期间,资源环境指标约束进一步增强,特别是森林蓄积量也纳入其中,这对加强生态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指示我们要特别重视生态保护,推进可持续发展,为我省加强生态建设指明了方向。省委、省政府做出实施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重大决策,既是落实国家部署的实际行动,也是提高城乡人居环境质量、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是增强森林生态功能,遏制洪涝灾害和严重干旱多发态势、治理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的根本之策,是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建设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空气更清新,让城乡居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战略举措。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牢固树立良好生态环境是吉林最大的优势、最大的财富、最大的潜力、最大的品牌的意识,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实施,推动我省绿化美化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更大成果。
二、明确任务目标,全面开创绿化美化工作新局面
去年11月,经省政府提请,省人大常委会第22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吉林省第二个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省政府制定下发了实施意见,总的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和全民义务植树活动为支撑,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县)和省级绿化(美化)标准县(市、区)为重点,着力扩大城乡绿化总量,全面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努力创造良好的人居生态环境,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资源支撑和生态保障。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全省完成造林100万公顷,森林培育12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45%;绿化美化村屯14800个,90%以上村屯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全省城市、县城新增和完善绿地面积1万公顷。经过十年努力,基本实现城区园林化、道路林荫化、农田林网化、村屯林围化、庭院花园化。着力实施八大工程:
一是实施城镇绿化美化工程。要以市(州)和长白山管委会所在地城市(镇)为重点,积极推进城镇绿化,形成以市带镇、以镇促市、市镇联动、整体推进的一体化格局。要把城镇绿化纳入城镇基础建设,统一规划,统一施工,统一验收。加大城镇进出口和环城绿化带绿化力度,积极构建城市外围生态屏障。在扩大新增绿地的同时,注重美化,突出植物造景,实现乔、灌、花、草合理配置,建成一批集生态功能和景观效益为一体的精品工程。要通过绿化美化,充分体现城市文化品位,努力实现人与城市、自然协调发展。
二是实施村屯绿化美化工程。2009年启动“绿化美化村屯、创建美好家园”行动以来,取得了积极进展,但差距还比较大,全省75%的村屯绿化覆盖率没有达到确定标准。要总结经验,强化措施,加快实施步伐。以 “四旁”(村旁、宅旁、道旁、水旁)绿化为主攻方向,大力营造环屯林、宅旁林、街路林,引绿进院。要注重季节变化和植物配置,突出地域特色,展现田园风光,尽快实现窗前有花、院内有果、屯边有树、路边有荫的发展目标。要把村屯绿化与村屯整治、泥草房改造、调整种植结构、发展庭院经济和小康村建设结合起来,既绿化美化农村环境,又增加农民收入。
三是实施绿色通道工程。这既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提升旅游发展层次的重要举措。目前,全省铁路、公路、江河绿化占可绿化里程的80%以上,但达标率不足70%。要以公路、铁路、江河堤防和库区绿化美化为主线,加快建设一批绿色通道示范段。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公路绿色通道建设,要以美化环境为主要功能;县乡道路沿线绿化,在突出美化的同时,兼顾防风固土,改善环境。已建成的乡级和乡级以上硬化路面两侧要绿化起来,村村通道路通到哪里,绿化就要跟进到哪里,争取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消灭农村没有护路林的道路。要把绿色通道建设与沿线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绿色通道建成风景线、观光线、致富线。
四是实施西部荒漠化治理工程。西部地区是中部粮食主产区的生态屏障,但生态环境脆弱,目前有荒漠化土地2100万亩,占西部土地总量23%。要因地制宜,坚持预防为主、分类施策,科学治理、合理利用,以国家重点工程为依托,采取新建、保护和改造相结合,大力开展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封原育草,努力营造防风固沙林、水土保持林、农田防护林,进一步完善澳门新葡京娱乐城防护林体系,加大沙化和盐碱化土地治理,构筑起生态保护、经济产出和环境美化相统一的林草绿化带、经济隆起带和旅游观光带,全面改善西部生态环境。
五是实施农田防护林更新改造工程。这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保障。围绕建设基本农田、保护黑土地和增产百亿斤商品粮能力建设,抓好中西部地区农田防护林新植和更新改造。按照“因地制宜、分类管理,生态优先、科学利用,依法采伐、及时更新,功能不减、体系长在”的方针,以产业开发带动造林绿化,特别是要把已经规划但还没有建设和流失的林带全部完善起来,重点搞好生态农业、节水农业、农业科技和全程农机化四个示范区防护林建设,形成完善的农田防护体系。
六是实施森林培育工程。现在,我省森林可采资源枯竭,森林龄组结构严重失衡,幼中龄林占总面积的58.8%。要抓住国家实施森林抚育试点有利契机,搞好森林资源培育,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提升森林生态和产出功能。重点加快东部长白山区森林培育,提高森林经营水平,恢复长白山地带性森林植被,增强森林生态屏障功能。要注重森林培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有计划地发展经济林,切实提高林分质量和效益。
七是继续开展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经过多年的退耕还林还草,已经取得很大成效,但目前仍有相当数量的沙化耕地和坡耕地没有退耕还林,仅东部地区就有200万亩坡耕地。要在巩固成果基础上,对被蚕食的林地、容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坡耕地和沙化耕地进行退耕还林。东部地区以坡耕地停作退耕为重点,努力把沿线公路、铁路两侧的小片陡坡耕地退下来。中部地区要对原规划尚未营造和缺林带区域,加快营造新的防护林带。西部生态脆弱区要不断改进农业传统经营方式,引导农民走适度规模、精种高产、集约经营之路,把宜林宜草区域退耕还林还草。
八是实施工矿区植被恢复工程。全省城镇工矿区约占城镇面积的23.1 %。这部分区域由于矿产资源开发,给生态植被造成较大破坏。要按照“谁建设谁负责、谁破坏谁治理,生态优先、综合治理”原则,采用创面修复措施,对所有未绿化的新老矿山、矿场、采石场等进行植被恢复。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责任制。矿山企业要搞好治理规划,加快对矿区废弃地和尾矿坝整理,恢复林草植被。对新批办的矿山,把恢复植被作为限制性条件。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绿化美化任务全面完成
实施第二个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任务十分艰巨,要完善措施,强化落实,统筹推进,确保各项目标完成。
第一,加强绿化美化工作组织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日程,完善相关措施,分年度抓好组织实施,切实做到工作部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政策保障到位。强化绿化美化工作责任制,纳入省市县三级政府绩效考核重要内容。各级绿化委员会和绿化办公室要认真履行职责,做好组织协调、宣传发动、督促检查。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问题,形成推进绿化美化工作的强大合力。
第二,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美化活动。要通过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企业、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广泛参与绿化美化。要充分发挥驻军部队、武警官兵和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行业组织、社区组织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绿化美化的积极性。开展好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县)、国家园林城(市、县)和省级绿化(美化)标准县(市、区)及义务植树基地争先创优活动,争取有更多城镇进入国家绿化先进行列,推进省级标准县分批次达标。要开展绿化美化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第三,强化绿化美化活动政策保障。认真落实国家和省里出台的一系列林业改革发展优惠政策,研究制定促进造林绿化的配套措施。逐步构建政府、企业、社会三位一体的造林绿化美化投融资机制,在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的同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用好用足育林基金,逐步增加用于造林绿化美化的比重。强化对造林绿化美化工程资金监管,严禁侵占和挪用,确保专款专用。
第四,注重提高绿化美化质量。坚持科学规划、科学设计、科学施工、科学管护,促进造林绿化美化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对良种选育、植被恢复、盐碱地造林、有害生物防治技术等重点难点问题集中攻关,争取重大突破。坚持一手抓造林绿化,一手抓成果管护,提高造林绿化质量。
同志们,绿化美化吉林大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业。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振奋精神,开拓创新,真抓实干,积极投身于绿化美化的实践活动,为建设山川更加秀美的吉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