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吉林省蛟河林业实验区管理局(以下简称实验局)组织局内部分职工去汪清天桥岭林业局参观木耳和灵芝栽培基地,学习创业技能。目的在于感受兄弟单位职工参与国有林场(国有林区)改革,自主创业、发家致富的氛围,引导本局职工自主创业、激发创业热情、学习创业方法。
清早五点三十分,实验局职工准时到达约定地点上车,领队给每人发了一份面包、香肠、茶蛋、矿泉水当早餐。从实验局到天桥岭林业局有373公里,客车沿高速行驶5个多小时,到达天桥岭已近上午11点钟,全体职工用餐后稍事休息便奔赴参观地点。
下车后,实验局职工被一排排整齐的、铁架上的吊袋木耳所吸引,纷纷走到近前仔细观看木耳菌袋被吊起的状态下,袋内菌丝的发菌情况。
据基地负责人介绍,此基地为天桥岭林业局争取的国家投资示范项目,建设面积约3000平方米,相当于地摆木耳菌袋的三倍,这种吊袋木耳的栽培优点是节省占地面积;扣棚管理采摘时间长;菌袋离开地面不易染杂菌;地面不用打除草剂,减少木耳农药污染;采摘时间容易控制等优点,缺点是前期建设棚架成本较高,但是可以长期使用。听了介绍,见惯了地摆菌袋种植木耳的实验局职工很是赞许。
接下来,基地领导带领实验局职工参观了菌袋生产车间,从装袋、灭菌、接种全部为半自动化生产线,大大提高了菌袋制作效率,减少了杂菌感染机会,不过,一问生产线的价格要18万之多,这让初始创业、资金困难的职工望而却步。参观路上,实验局职工也看到了天桥岭职工自己栽培的吊袋木耳,说明吊袋技术已传授给了天桥岭林业局的本局职工。
由于参观时间短,本来不想带我们参观灵芝生产基地,但是应实验局职工要求,还是来到了灵栽培基地。展现在眼前的一棚棚灵芝,长势弱小、数量稀少。听基地负责人介绍,这是他们栽培失败的灵芝。他把栽培失败的经验介绍给大家,他说:“去年我们的灵芝长势很好,今年失败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在三月份灵芝菌盘发菌时,后期温度没达到要求;二是菌床没有完全换土,灵芝栽培时要求菌床必须年年换新土,一点省事侥幸心理,影响了全年的种植成果”。
这次参观学习,是在国家林业局百万专家进基层项目相关领导的沟通协调下进行的。参观结束时,实验局带队的纪检书记赵雨石代表实验局参观职工讲话,感谢百万专家进基层项目组、感谢天桥岭林业局、感谢基地负责人,阐述了参观收获。
回程的路上,客车没有全程走高速路,而是绕近道返回实验局,沿途看到许多地袋木耳的栽培人家。地袋木耳早已是务林人首选的创业项目之一。近年来,木耳的价格一直坚挺在每500克50元左右,个别品种每500克达百元左右。
实验局的职工是该乘着国有林场改革的东风,为自己的钱袋子做点儿什么了。(王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