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168号委员提案的答复
吉林议〔2024〕5号
杨凌宇:
您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议1“深化集体林改,激发林草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
省林草局高度重视集体(个人)林保护、经营、管理,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保障集体林业发展。一是采伐限额总量呈持续增加态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国家林草局采伐限额编制有关要求,国家严格控制森林年采伐量,根据消耗量低于生长量的原则,编制采伐限额。经省政府批准,2020年底已下达“十四五”采伐限额,较好满足了林农合理采伐需求。二是深化采伐“放管服”改革。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吉林省森林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集体(个人)林采伐全部由县级林草主管部门审批。多年来,省林草局高度重视采伐“放管服”改革,积极推动县、乡镇按照“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分配和使用采伐限额。2021年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林木采伐“放管服”改革工作的通知》,明确:林农个人申请采伐的人工用材林蓄积不超过15立方米(含)、人工经济林或者人工能源林(薪炭林)蓄积不超过20立方米(含),精简或取消伐前查验等程序,实行告知承诺方式审批;林农个人生产生活自用(修建住房、畜舍、粮仓、蔬菜大棚)需要采伐其个人所有的林木,蓄积在8立方米(含)以下时不受林木采伐技术规程限制;探索试行集体(个人)使用APP系统申请办理采伐许可证等多项便民举措。下一步,我们将结合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精神,科学拓展小额采伐告知承诺制、林农个人生产生活自用材管理范围。
二、关于建议2“多措并举,建立健全联动机制”
我省高度重视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严格落实“七长负责制”“五级林长制”,截止2023年胜利实现连续43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吉林经验在全国推广。
一是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预警联动机制。由应急、林草、公安、气象等多部门组成,省森防指统一协调指挥,全省森林火险预警发布由省应急管理厅具体负责,各地建立健全森林草原防灭火应急响应预案,各级林草部门负责开展火情监测并根据发布的火险等级采取相应防火措施。目前,全省各级林草部门统一使用“森林火险预警系统”开展林草系统防火预警工作,以县级林草部门和森工企业为单位实时填报火险等级因子,系统自动生成火险预报图,实现由大范围预警向精细化预警转变。加强应急预案体系信息化建设,省林草局自主设计开发的森林消防队伍管理系统和“三员”管理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目前全省森林消防队伍、巡护员、检查站、瞭望塔、视频监控、取水点等已落地上图,森林火灾增援预案也已录入系统。当下,我省已进入春季防火关键期,我们将在省森防指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督查检查,严防森林草原火灾发生,力争实现连续44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
二是健全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机制。2023年省林草局、省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省公安厅联合印发《林草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在线索通报、案件移送、联合办案和信息共享等方面协同联动,推动林草案件办理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密切协作,以“林长+警长”为抓手,持续强化行刑衔接,不断凝聚保护林草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强大合力。
三、关于建议3“健全保障体系,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
我省是全国重要林业省份之一,科学利用林草资源,多措并举推动林草经济发展,对服务全省经济发展大局、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作用。2023年省财政筹措安排林草专项资金70.15亿元,为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财力保障。2024年,我省进一步加大对林业保护和发展的扶持力度,截至目前,省财政筹措拨付第一批林草专项资金89.58亿元,比2023年全年增加19.43亿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资金统筹,不断加大林业基础设施项目支持力度,特别是在林下经济、林业发展、防灾减灾及基层队伍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对社会资金的引导作用,推动我省林业高质量发展。
对于您提出的生物安全防控,我局规范枯死松木清理,采伐的林木按照疫木进行管理,实施山场烧毁或粉碎除害处理。下一步,省林草局将持续聚焦中心任务,加强与邮政、交通等部门合作,抓好快递、物流以及重大建设项目监管,严把疫情传入关口,确保林草生态安全。
四、关于建议4“加强林业基层队伍建设,激发林草人才内生动力”
人才是林草事业发展的基石,多年来,省林草局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工作,通过不断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了林草干部队伍良好发展。一是明确人才培养思路。2021我局出台《关于天保工程实施单位专业人才培养的指导意见》,依托北华大学、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等林业院校,采取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方式,截至2023年累计为天保工程实施单位培养专业技术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工人528名。2023年出台《关于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进现代林场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农科生“订单式”培养计划,对具有林学类、生态学类、农学类、生物学类等急需专业研究生及以上人员,可适当放宽条件进行公开招聘等举措。二是拓宽人才培养路径。依托所属科研单位和林业技师院校,拓宽了人员继续教育渠道,省林业技师学院自2022年与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开展合作以来,采取全日制“订单式定向培养”方式为其培养技能人才318人。加强与北京林业大学、北华大学“技能+学历”办学模式合作,在校内建立函授站,组织全省国有林场职工参加林学相关专业学历教育。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至今有近400人被高校录取,已有160多人获得毕业证书。此外,省林业科学研究院与吉林农业大学就落实“三融三通”、加快新农科建设,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创新开辟了“一校一所”合作模式,合作以来,已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34人。三是强化林草科技推广。充分发挥省级林业科技特派员优势,积极围绕林下种植养殖、绿化新品种选育、编制实用技术等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2023年全省省级林业科技特派员全年技术服务累计达720天以上,开展技术培训达40余次,培训技术骨干600人次,受惠群众达3000人以上。
下一步,省林草局将继续推进校企对接,加大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强化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与北京林业大学、北华大学等开展“技能+学历”办学模式合作,鼓励科研单位与农林院校开展联合办学,推动校企融合共建,强化科技推广,培养更多林草高层次人才。
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支持,欢迎您继续提出宝贵建议。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
2024年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