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故乡已久,许多童年旧事已经淡忘,唯独村中那条泥土乡路却久久不能让我忘怀。那条泥土铺就的乡路——我儿时的摇篮,至今仍令我魂牵梦绕。
记忆中的乡路很窄,弯弯曲曲,总觉得它像扁担,担着小村的变迁,担着小村沉重的历史。在乡路的中间有两条深深的车辙,凸起的地方长满了鲜绿的车轱辘菜,如皱纹般展示着乡路的古老与艰辛。
乡路坑洼不平,遇上雨天更是泥泞难行,乡亲们苦不堪言,更苦了求学的孩子们。那时,我家距学校二十多里路,我几乎天天在这条路上跋涉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次,下了一夜的大雨,第二天早晨我去上学,当我走到老邹家门前时,鞋被烂泥陷进了一只,拔也拔不出来,急得我哭泣不止,最后,还是老邹大爷帮我解了围……
哦,乡路,泥土的乡路,虽然你坎坷难行,但你仍然是我童年中珍贵的记忆。我多想在你的怀抱里捉一次迷藏,趟一回小溪水,捉几只蝲蛄,摸几条河鱼;抠一把泥巴搓成泥丸打弹弓,在放学路上和小伙伴们再弹一次玻璃球儿……
一个艳阳秋日,我提着一兜沉甸甸的思念,去寻找久违了的乡亲、乡土、乡情、乡路。那里是我阔别了三十余年的故乡——台上镇荒崴子小青沟村。然而,下得车来,眼前分明是一条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嗯?难道是我走错了路?
正疑惑间,我童年的好友——老李家小柱子从山林中的小路上走来。他笑着对我说:“嗨!这不是老同学吗?怎么在这儿打磨磨,不认得路了?这条路是去年政府落实‘村村通工程’新修的,政府出的钱,大伙儿出点力,下雨天总算能走个干爽道,干什么事都方便了,咱老百姓可高兴啦!”说完,脸上露出了自豪和幸福的神情。
是啊,下雨天能走个干爽道,出行运输什么的都方便了,有谁能不乐意?可从古至今,这山沟里的祖祖辈辈,多少年多少代,父老乡亲们的足迹也未能踩平它的坑洼,踏干它的泥泞。如今,乡村的公路建设真是大变样了,乡村变得越来越美丽了。
脚踏这平坦的大道,看着路旁红砖青瓦的一户户农家小院,我一点也不感到陌生,而是感到了一种亲切和欣慰。这里改变的何止是路,而是他们的观念;殷实的岂止是日子,还有乡亲们的头脑。
眼前,虽不见了梦中的那条乡间小路,可我心里丝毫不感到失落,这失落被另一种情感代替了——不见了村中那两道深深的、两边长满车前草的车辙印,就好像不见了乡亲们脸上那两道紧锁的愁眉一样舒坦啊!(宋月航)
--------------------------------------
初审:战玉民 复审:程莹 终审:郑金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