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形态特征:
成虫,体白色,雄蛾体长,前翅具褐色斑点(可分不同斑型)或无斑点。雌蛾前翅斑点少,越夏代大多数无斑点。复眼黑褐色,下唇须小,侧面黑色。卵,黄绿色,圆球形。幼虫,幼虫体细长,老熟幼虫沿背中央有1条深色宽纵带,两侧各有1排黑色毛瘤,毛瘤上有白色长毛丛。蛹呈灰色。
生活习性:
“澳门新葡京娱乐城”工程区一般一年发生2~3代,以蛹在老树皮下、地面枯枝落叶和屋檐内、墙缝、地面表土内越冬。成虫喜夜间活动和交尾,产卵于叶背。幼虫吐丝结网,随着幼虫生长,食量增加,网幕也随之增大。幼虫约共6~7龄,4龄前幼虫在网幕内取食,5龄以后进入暴食期,并分散活动,把树叶食光后,转移危害。
防治措施:
3~4龄幼虫前,每隔2天查找一次美国白蛾幼虫网幕。发现网幕,利用高枝剪等工具将网幕连同小枝剪下。剪下的网幕应就地集中无害化处理,散落在地上的幼虫应立即杀死。也可用25%灭幼脲Ⅲ号悬浮剂2000倍液、8000IU/毫克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2000倍液等树冠喷雾防治。幼虫4龄期后,可用2%甲维盐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严重发生时可应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500~2000倍液喷雾进行应急防治。
老熟幼虫化蛹前,用谷草、稻草或草帘等物,上松下紧围绑于树干离地面1~1.5米处,诱集化蛹。化蛹期结束后,应及时解下草把就地用纱网罩住集中存放,以保护天敌,30天后无害化处理。虫口密度较高时,可隔5~7天更换1 次草把。选择气温25 ℃以上、晴朗、风力小于3级的天气,10∶00~16∶00之间,释放白蛾周氏啮小蜂防治(悬挂在离地面2米处的枝干上)。
蛹期,在虫口密度较高地区,人工挖除石缝、瓦砾下或地表枯枝落叶中越冬的蛹,集中堆于沙坑,坑口用纱网封口以保护天敌,待成虫羽化后集中无害化处理。
图文来源:国家林草局防控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