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洗涤检验?
洗涤检验通常在检查植物及其产品表面所携带的病原物时使用。
将代表样品倒入三角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5-10分钟,然后将洗涤液放在1500转/分钟的条件下离心5分钟,取其下部的浓缩沉淀部分适量稀释后,将悬浮液滴在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置于显微镜下鉴定病原物种类。
如何进行分离培养检验?
如何进行染色检验?
主要用于检查豆象类害虫、落叶果树病毒病时使用。
检查豆象方法:取样品若干放入铜纱网中,浸入1%碘化钾溶液或2%碘酒溶液中染色1-1.5分钟,取出移入0.5%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处理30秒,取出用清水冲洗20-30秒,立即用放大镜观察,凡在靠近种托附近处有一个直径1-2毫米黑色圆点的种粒即为虫蛀粒。
检查落叶果树病毒病方法:将检验样品(叶片剪开,一年生嫩枝切成薄片)投入到盛有事先配制好的乙醇甲醛溶液(95%乙醇700毫升,37%甲醛20毫升,蒸馏水230毫升)的试管中,将试管放入80℃水浴锅中加热,待叶片脱去绿色(若试管中溶液含色过浓,可重新换液),然后将脱色的样品投入到盛有1摩尔/升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置于80-100℃水浴锅加热,待叶片充分显色为止。若样品显现深蓝色,表明植株已被病毒感染。若样品显现黄色,表明是健康植株。叶片之所以能显现蓝色,是落叶果树被病毒感染后,在植株内积累了多酚体,其与氢氧化钠起化学反应即呈显深蓝色。
实际操作时要注意:一是呈现深蓝色的时间不长,检查时应注意观察。二是植株受伤后也会产生多酚体,所以取样时要选择无伤植株。
检查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的病害时,尤其在病害的初发阶段,往往在种苗表面无明显症状,直接检验比较困难,此时可用解剖检验的方法。把怀疑感病的种苗局部组织取下来,用徒手切片或切片机切片,经过透明染色,制成玻片标本,置显微镜下鉴定。
检查潜藏在植物及其产品内部的害虫时,通常在直接检验的基础上,把怀疑带有害虫的种子、果实、花卉、苗木、插条、接穗、原木等挑出,使用不同类形的工具进行针对性的解剖,获得完整的虫体进行种类鉴定。
标准筛的孔径规格及所需用的筛层数,根据种粒和应检病虫的大小而定。检查时,先把选定的筛层按孔径大小(大孔径的在上,小孔径的在下)的顺序套好,再将种子代表样品放入最上层的筛层内。样品不宜放的过多或过少,以占筛层体积的2/3为宜,加盖后进行筛选。筛选时,手动筛选,左右摆动20次。在筛选振荡器上筛选0.5分钟。然后分别将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的筛上物和筛底的筛底物分别倒入白瓷盆,摊成薄薄一层,用肉眼或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检查其中的虫体和病原物。
在气温较低时,害虫有冻僵、假死、休眠的情况,此时可将筛下物放在20-30℃温箱内处理10-20分钟,待其复苏后再行检查。
如何进行直接检验?
直接检验主要用于产地检疫调查和现场检验。
检查种实(包括干果、生药材)时,仔细观察种实的形状、色泽,看种实间是否混有虫体、虫卵、蛹、幼虫、病粒、菌瘿、菌核等,把形状、色泽异常的种粒、病原物、害虫拣出来逐个识别。
检查苗木、花卉等繁殖材料传带病虫时,应注意观察根、茎、叶、花各个部位,特别是皮层的缝隙、包卷的叶片和芽苞,看有无溃疡、流脂、变色及虫体依附,把发现的病变组织和虫体采集下来,再使用相应的检验方法进行鉴别。
检查木材、藤材、竹材时,仔细观察木材、藤材、竹材表面有无虫孔、虫粪、蛀屑和虫体依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解剖检查,找出虫体进行鉴别。